脱发青年们的“头顶大事”,能在植发机构“一植定终身”吗?

被工作截止日逼着码完几千字的文档,几根头发落在桌上,刘强(化名)淡然地将它们拨开,似乎这一幕已经成了日常。不过,第二天早上挤地铁时,他想起不断后退的发际线,不自觉地多看了几眼植发广告:那么浓密的头发真的存在吗?花几万块跟风值吗?

类似疑问,或许你也曾有过。据央视网等多家媒体援引国家卫健委数据,我国有超过2.5亿人正在饱受脱发的困扰,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其中男性约1.63亿,占比65.2%。国内30岁前人群脱发的比例高达84%,比上一代人的脱发年龄提前了20年,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与防脱洗发水、生发液等产品相比,主张“毛囊移植”的植发是头发守卫战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以雍禾、大麦、碧莲盛为代表的植发品牌主动树立各自人设,将广告贴满大街小巷,但揽客却越来越难。消费者支付意愿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对植发效果的怀疑——植发之所以是“一锤子买卖”,究竟是因为效果好,还是效果不够好?

民营机构当天咨询就能手术,公立医院要等三个月

从写就《感发落》《嗟发落》《叹发落》的白居易,到自嘲“聪明的脑袋不长毛”的葛优,再到“遗传秃”的威廉王子,“脱发”似乎是困扰古今中外男性的难题。

其实人人都逃不过脱发。从生长规律看,头发生长包括周期性,包括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正常脱落的头发是处于退行期及休止期的毛发,能与进入生长期的新毛发达成动态平衡;而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脱落,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雄激素性脱发(又称脂溢性脱发,简称雄脱),占脱发人群的90%以上,多见于男性。

40岁的郑刚(化名)就被雄脱“选中”了。作为习惯了熬夜的广告人,他对米诺地尔酊、非那雄胺片等脱发药物如数家珍,但尝试后收效甚微。三年前,他在朋友的推荐下走进一家民营植发机构,很快就被销售人员口中“97%的毛囊存活率”和“术后不花冤枉钱”打动,当天便全款支付1.8万元上了手术台。

从原理看,植发手术并不复杂,即将对雄性激素最不敏感的后枕部毛囊“移植”到脱发区域,并保持毛囊原有特性正常生长。不过,医生第一刀扎进头皮的时候,郑刚就后悔了——即便打了麻醉,未被提前告知的疼痛还是从头皮传来。“你想想在头上扎几千个窟窿能好受吗?”

术后,郑刚将这一过程比喻成赌博,因为业内普遍宣传的97%毛囊存活率并未降临到自己头上,而是打了七折(70%左右),三年后移植的头发则脱落了30%~40%。在他看来,毛囊移植不可逆,植发作为最后的选择,效果似乎是门因人而异的“玄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130074990

95后金融从业人士刘明(化名)也很认同这点。因为“有时候大数据会给我推,刷评论基本上效果不太好”,刘明对以“植发四大家(即雍禾、大麦、碧莲盛、新生)”为代表的民营植发机构敬而远之,最终花费2.5万元在一家全国排名TOP30的公立三甲医院完成了植发“初体验”,改善了天生发际线高的问题。

“我选的医生比较有名,从预约到手术等了三个月的时间。他详细地讲了手术的问题和风险,也告诉我存活率应该在90%以上。”对于这一数字,刘明没有什么概念。因为对术后的发际线效果比较满意,他再没去过那家医院复诊。

民营植发机构占据一半市场,宣传与存活率很难对应

根据大麦植发招股说明书,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有超过100家毛发诊疗服务供应商。按2021年的收入计,中国毛发诊疗服务市场主要包括民营植发机构、美容机构和公立医院,其中公立医院的市场份额占比仅为10%,民营植发机构的占比高达55%,四家头部植发连锁机构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25%。

这种差距与供给侧有关。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毛发移植中心主任蒋文杰在电话中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毛发移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非技术密集型产业”,医生团队的熟练程度和美学观更重要。他认为,公立医院的优势在于解决病人的诊断问题,以及手术适应症问题上的掌握较严、更规范,对疑难杂症的解决能力更强,但专门从事植发手术的人员较少;而民营机构的优势在于人员较多且大量做谢顶(雄激素性秃发)等案例,实际操作经验相对更丰富。

不过,在郑强等植发人群的印象里,公立医院和民营植发机构的差距不仅仅是医生,还有技术,而这更多是靠广告打出来的,例如大麦植发主推“微针”概念,称半径更小的精密针孔更有助于方向把控和术后恢复;碧莲盛则力荐“不剃发植发”,认为长发取、长发种,可以免去短发种植生长期长的尴尬。另外,宝石刀植发、无痛植发等概念同样常被提起。

那么,不同技术的植发效果真的差距很大吗?蒋文杰给出了否定答案。他表示,就毛囊提取而言,全球植发市场只有FUT和FUE两种技术,其中FUT是切取头皮条获得毛囊,FUE则是用小环钻来提取毛囊,是目前主要的植发技术。而宝石刀植发、微针植发等概念是根据毛发种植工具提出的,大致可以分为刀具和针具两类,这两类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而非毛囊存活率有差别,并且毛囊存活后很难区分出是使用哪种种植工具种植的。

“种眉毛、种胡须、种鬓角这些小地方,肯定用针头,因为针头可以改变方向,角度方向更好(控制)一些;做大面积中间谢顶的时候,我可能要用到刀具,就更快一些。”他表示,专业医生应该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运用种植工具,也可以搭配使用。

蒋文杰表示,目前植发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市场上所谓的技术差也只是种植工具的微小改进,没有太大的发展。此前备受市场关注的植发机器人本质上也是FUE的一种,但由于价格昂贵且功能尚不完善,目前还较难普及。

毛囊存活率难以验证

“5000元的和价格上万的植发手术有什么区别?不知道。各家植发机构都会说自家效果最好,但到底哪种好?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和销售有关系,讲到痛点你会立马下单。”

如郑刚所说,在营销方面,植发机构越来越“卷”了。2018年到2022年,雍禾医疗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比一直在50%徘徊,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达到60.2%,甚至超过毛利金额;2019年到2021年以及2022年截至7月31日,大麦植发的营销费用占比则为67%、52%、50%、45%,近一半收入用于宣传。

但奇怪的是,植发人群正在变少,资本市场对这一赛道的态度也逐渐转冷。以“植发第一股”雍禾医疗为例,2019年~2023年上半年,其植发客户总人数分别是4.3万人、5.07万人、5.86万人、3.93万人以及2.83万人。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跌幅达75%。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吴泽鹏 摄(资料图)

往日的“脱发”救星为何突然褪去了光环?最关键的还是效果难以令人信服。

一方面,被销售人员吹捧至90%多的毛囊存活率保证,其实是一张“空头支票”。蒋文杰对记者表示,术前,医生很难预测患者的植发效果,术后也没有明确指标来评价植发手术的成功与否。“有一些宣传声称可以保证95%的毛囊存活率,但其实难以通过计算判断验证。另外,对于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下的医生,保证毛囊的提取、分离、种植各个环节100%的精准也很有难度。”

另一方面,随着各家机构对养发业务的重视,植发正在从“一锤子买卖”变成引流入口。根据雍禾医疗2021年报,公司患者在植发术后继续选择医疗养固服务的转化率高达44.6%,而接受医疗养固服务后继续选择植发手术的转化率仅为4.4%,因为难以维持的效果,关于植发“一锤子买卖”的说法,正在从赞誉成为质疑。

而在这些复杂的声音中,尚有“头顶大事”的脱发青年们,有的还在犹豫,有的果断弃坑,还有的打算再试一次。

郑刚告诉记者,如果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自己还是会选择植发,但前提是不要那么疼;而刘强在多方了解下,基本放弃了植发的想法,他现在通常会目不斜视地路过植发广告。

“毕竟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外在,不用刻意追求‘逆天改命’。但如果脱发增加,我还是会重视,这是不是因为最近熬夜多了?是不是饮食有问题?身体会不会哪儿出问题了?”刘强说。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gic18870098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