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人还没老呢,头先秃了。我的头发在衣服上,在枕头上,在梳子上,就是不在自己头上。”

最近在抖音上火爆的一则段子,生动地诠释了这届年轻人脱发的烦恼。如今,脱发这件事情已经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熬夜、发福、996……来自各方面的威胁都在逼退年轻人的发际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平均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有了脱发症状,脱发问题明显呈现低龄化趋势。

于是,近年来大热的植发手术,就成了这届年轻人挽救颜值的终极武器。它真的管用吗?年轻人的第一次植发,应该注意些什么?万一植发失败了,咋办?

带着上面这些问题,头号体验家进行了本次调研,为你揭开令人防不胜防的植发界四大“忽悠术”。

一、搞懂“1个原理、4条标准”,做到心中有谱,才能防住忽悠

在识别“忽悠术”之前,我们先得了解一下植发的本质,做到“心中有谱”,才能机智地和植发机构“打交道”。

首先,植发的原理是什么?

用一张图来描述就是——

所以,我们该如何评判一次植发手术是否成功呢?记住以下4条标准——

与植发机构打交道时,一定要事先就植发效果达成一致意见,最好将相关承诺写进合同条款,后期维权才有保障。

二、破解植发界4大“忽悠术”

(1)高端技术忽悠术

忽悠手法:我家植发技术最高端、最先进(价格稍微高点儿也是可以理解的对吧……)

破解之道:抓住本质——植发技术其实就两种,别被高大上的概念割了韭菜

在众多植发机构的努力下,小小植发界已经诞生了几百种让人看不懂的技术名词,比如:PSE、PSH、SHT、BHT、LATTSE……我们很怀疑,那些动辄从业十几年的植发专家们真的搞清楚了一堆名词之间的具体区别)

实际上,甭管植发机构发明的技术名词有多酷炫,本质上植发技术就两种:FUT和FUE,其它的都是在细节上进行创新(or炒作)而形成的衍生品。

虽然FUE及其衍生出的各种无痕植发术在国内很流行,但在国际上,FUT也依然屹立不倒——它价格更低,而且更适合需要大面积植发的人群。

所以,不要轻易相信一些机构所宣称的——有痕植发术早就被时代淘汰了、无痕植发才是完美植发方案、我们家的技术是划时代的……更不要被莫名其妙的名词所忽悠,为华而不实的概念买单。

(2)成功案例忽悠术

忽悠手法:我们已经有十几万起成功案例,植发效果特好,手术也没啥风险……

破解之道:正确认识植发效果和风险——情况可能比它们展示给你的更复杂

大多数植发机构都倾向于让脱发者相信:植发是效果最好而且几乎没有风险的解决方案,大量的“成功案例”是它们宣传的一大法宝。以至于当你在网上随便搜索一家植发机构,都会涌现出一大堆有图有真相的“成功案例”,仿佛在植发界只有成功,没有失败。

遇到这种情况就要警惕了,因为凡事不可偏听偏信。从消费者投诉案例和媒体报道来看,已经发生了许多起植发手术失败案例。没效果倒是其次,有的甚至还起了“反效果”。植发之前,不光要看成功案例打鸡血,也要看看失败的案例,正确认识植发的后果和风险。

例如近期被报道的这位香港男士“阿云”(知乎ID“傻仔”),手术后,他额前的头发不仅没有变得浓密,反而比术前更稀疏了,而且生长方向杂乱。

被取发的后枕部,肉眼可见地发量减少,造成类似斑秃的效果。

阿云还质疑,为他实施植发手术的“院长”只有助理医生的资质,而这家机构号称成立21年的机构,实际上是2011年成立的。

再看河南驻马店康先生的案例——

康先生花3万多元做了植发,结果头发反而变少了,让35岁的自己,看起来像50岁的老大叔……

再看另一起丧心病狂的植发失败案例,一图胜千言——

这些案例表明,植发并非有着百分百成功率。有一种可能性是:你花了一大笔钱,白白挨了十几针麻醉,可发际线依然很高、秃掉的头顶依然一片荒芜……更严重的是,情况有可能比植发前更糟糕。这种可能性也是在选择做植发手术前必须考虑到的。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另一种风险——

也许短期来看植发手术是成功了,但脱发的趋势依然在继续,而且势不可挡。

比如著名球星鲁尼,花了3万英镑植发,在一段时间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俗话说好景不长,球迷们很快发现,鲁尼再次回归到了接近秃顶的状态……

所以,并不是一次植发手术成功,就代表后期不会再脱发。由于体内激素分泌、饮食、熬夜、抽烟等因素作祟,种植的头发或原生的头发也许还会脱落。寄望于通过一次植发根除脱发烦恼,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在实施植发手术前,你不得不管理好自己的预期。

最后,植发手术还存在一种最极端的风险——就是死亡。例如一位印度富商,就疑似因为不恰当的植发手术出现过敏反应而导致死亡。

植发手术再小、再微创,它也是手术,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0风险。因此,术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身体检查,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手术。

(3)超低价格忽悠术

忽悠手法:我们家植发价格超低;植发不贵,几千块就搞定了……

破解之道:算笔账——月薪多少,才能安心植发?

笼统地说,植发的费用主要包括了毛囊检测费用、术前血液检测费用、毛囊移植费用、术中麻醉费用、术后费用等。许多植发机构会为患者免除一部分收费项目,比如检测费用。

有一些植发机构,在宣传的时候只会罗列出单位毛囊移植价格,却隐瞒了其它费用。还有的机构,会在一些收费项目上大作文章,收取过高的费用,比如高额的术后药品、耗材费用。所以,在与机构谈价格时候,一定要落实到每一个细项。

从总体费用来看,目前许多机构都有“开台费”,也就是执行一台手术的“起步价”,至少在五六千起。但实际上,最终的花费往往都会大大超过起步价。这是由占最大头的费用项目——毛囊移植费用决定的。

毛囊移植费用普遍是以毛囊为单位计算的,用每个毛囊单位的手术价格,乘以所要种植的毛囊单位数量。

头号体验家咨询了3家著名植发机构客服,了解到他们的报价:

看起来,一个毛囊单位的价格也才10—20元,还不如一杯网红奶茶。是不是挺亲民的?

别急,我们再来看看,一次植发到底要移植多少个毛囊单位?

按照脱发国际分级,脱发按照严重程度分为7个级别。植发机构一般建议按照脱发的程度、头围的大小、头发的密度等,来确定需要移植的毛囊单位数量。

身为男性,如果你处在脱发初级阶段,也就是级别2到级别3,想要下调发际线的话,需要种植1200—2000个毛囊单位,基础费用至少在12000元以上。

如果已经是资深脱发一族,处在级别4以上,发型已经趋近地中海风格了,那就需要种植2000个以上的毛囊单位,上限是5000-5500个。

经调查我们发现,一次植发少则1万多元,多则5、6万元甚至更高。就像有个段子说的:“一个程序员,全身行头加起来一共4万块,其中头发占了3万多”,植发的经济代价的确不小。

而且,考虑到植发的成功率以及后期继续脱发的可能性,这笔资金也许并非一次性投入。很有可能你的钱花掉了,头发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所以,要想无视经济压力和打水漂风险安心植发,月薪过万是最起码的要求了吧?下次谁要跟你说“植发?不贵啊!”已经感到头冷的你,只消用一个字回应他——

(4)无忧售后忽悠术

忽悠手法:保证成活率95%以上;效果不好包退钱……

破解之道:参考“奔驰女车主”

为了招揽顾客,许多植发机构都在广告中承诺达到95%以上的毛囊成活率,但对于“成活”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却往往含糊其辞。况且,也没有几个消费者真的会一根一根数头发、一个一个数毛囊,证明最终成活的数量连承诺的一半都没有达到。

目前,植发行业真实的售后服务品质并不容乐观,许多机构的售后服务条款沦为一纸空文。例如今年3月就有媒体曝出,一位陆女士在杭州一家植发机构做了植发后,对效果非常不满意,院方则声称检测结果达标(成活率95%)。当记者表示想要看一眼检测结果时,竟遭到了院方强硬拒绝。随后院方选择了“破财消灾”,赔偿陆女士两万八千元,并且表示希望她能签订保密协议,不要将这件事扩大。

这样的售后纠纷并非个例。比如前文提到的那位香港男士阿云,在找院方讨说法的时候,竟然遭到了对方的“佛系回应”——

还有看上去“50岁”的康先生,寻求售后服务时也遭遇了院方“打太极”,最后还是因为媒体的干预,他才终于拿到了机构退还的三万多元植发费用。

这样的剧情,是不是带给你一种莫名熟悉的感觉?没错,就是“奔驰女车主”事件的翻版——当没有媒体介入、事情没有“闹大”的时候,商家选择了推卸责任;而当事情眼看要“闹大”的时候,它们则会采取“危机公关”的方式来“摆平”问题。

所以,要想在维权之路上增加一点胜算,一是尽量选择规模较大的正规植发机构,相比小作坊而言,它们多少要更加“爱惜羽毛”一点;二是不要过度执着于成活率数字,可以把术前术后的对比照片作为评估手术效果的主要依据,做好术前的“存档”;最后,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善于借力很重要。

头发,脱下去容易,再长出来却很难。植发,可以给你希望,也可能让你失望甚至绝望。幸好,漫漫生发之路上,你并不孤单。这篇“植发忽悠术破解攻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