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患者中,超过 90%属于遗传性脱发,即常说的雄激素性脱发。这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的遗传性毛发脱落疾病。早在 1916 年,就有学者对雄脱家系开展遗传学研究,当时认定男性雄脱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则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984 年,两位科学家提出反对观点,认为雄脱并非单纯的孟德尔式遗传,而是多基因遗传,此观点目前已被医学普遍接受。
研究显示,全部的遗传倾向受父系、母系或双方共同影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做过相关研究,从其数据可得:其一,男性患者家族史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表明男性受雄脱遗传的影响大于女性;其二,一级亲属家族史阳性对患者脱发严重程度的影响,明显大于二级亲属;其三,在雄脱家族史与脱发 BASP 分析关系的研究中,发现雄脱患者的 BA 秃发类型在父子之间关联性强,相似程度高;其四,在发病年龄方面,研究发现母系遗传对发病年龄的影响大于父系,若父母双方均有雄脱,子女发病年龄会更早。
看到这些,您或许会有些慌张。但即便不幸成为“天选之子”,也是能够预防的。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少熬夜;二是适当喝豆浆或做头部按摩;三是适当补充维生素 B 族,为头发生长提供营养;四是保持良好心态。
像发际线逐渐后移,主要原因是雄激素导致的脱发。雄激素睾酮与二型 5α还原酶反应合成双氢睾酮,多数人的头顶对此敏感,易受其刺激而脱发。还有精神压力大也会导致发际线后退,随着年龄增长,负担加重,精神压力增大,致使内分泌紊乱,产生大量双氢睾酮刺激脱发。此外,激素紊乱会导致产后脱发。女性若发际线后移,首先可尝试用刘海遮挡,因发际线以下毛囊难以长出强壮头发,多是小绒毛。若后移严重,如呈 M 型或 U 型脱发,可考虑用药。若只是单纯发际线后退,头顶和前额头发未秃,也可尝试植发。
雄激素一方面使男性有喉结,另一方面却会导致头发变秃。95%的男性脱发皆因雄激素,女性也分泌雄激素,同样可能脱发。雄激素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杀伤力”,是因为睾酮雄激素与 5α还原酶合成产生的双氢睾酮会攻击头顶,刺激毛囊导致脱发,这种由雄激素造成的脱发,称为雄激素源性脱发,也称脂溢性脱发。
有两种方法可判断自己是否为雄激素脱发。男性大多是头顶和前额脱发,如 M 型脱发;女性一般是头顶和发际线头发变少变稀,头发爱出油、变细变软、易脱落,每天掉发超 100 根。不过这只是自测,专业诊断还需找医生。对于雄激素性脱发,医学上已有诸多可靠方法缓解脱发,用对方法即可治愈。
用药治疗方面,男性每天口服 1 毫克非那雄胺,女性通常口服螺内酯。关于非那雄胺,建议每天服用一次,一次一片,连续用药三个月以上可见头发增多。需注意,非那雄胺只适合男性,女性和儿童不可服用,且药物剂量不能超标,严格为 1 毫克,只有确诊雄激素脱发的患者才能使用。
另一种药物治疗方法是在脱发处涂米诺地尔,男性用 5%的,例如蔓迪(5%米诺地尔酊)效果较好,适用于男性雄激素源性脱发、斑秃患者。一般来说,女性雄激素源性脱发表现不如男性典型,主要是局部头发逐渐稀疏、掉发多,多发生于前头部和头顶部。米诺地尔酊作为血管扩张剂,能扩张头皮下血管,改善发囊周围微循环。为验证此学说,美国科学家 Wester 用激光、多普勒流速及光脉冲体积描计器,对 16 例病人治疗期间的头皮内血液情况检查,结果表明,治疗组病人的血液速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加快,且增加量与剂量呈正相关。其它 K 通道开放剂如二氮嗪,虽体内及体外实验证明有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但也有否定结果。所以对于普遍的脱发患者,蔓迪(5%米诺地尔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像米诺地尔等治疗脱发的药物,发生副作用的概率不高。此前南京医科大选取一百多位雄脱患者研究其治疗前后相关数据,发现这一百多人中,仅有 8%的人的相关功能受影响,其他人无变化。且服药九个月后,这 8%的人也恢复正常功能。所以对于药物治疗不必过于担忧,当受雄激素脱发困扰时,应尽早干预、治疗。